(相关资料图)
绿水青山间,珍稀野生动植物生机勃勃,这背后,是云南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力。
昆明渔浦寒泉森林生态湿地公园。 记者 张彤 摄
作者:杨镇瑕
“仙气飘飘”的瑞丽舞花姜,有着“空谷幽兰”气质的长柱报春花,“颜值在线”的云南管蕊茶……近年来,云岭大地上新发现的动植物“小精灵”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在《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发布会上,中科院多家研究院所代表分别介绍了2022年中国和世界新发表物种的相关情况,云南是中国新物种发现的热点地区,新物种数量占全国的28%。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物种基因库”美誉的云南,是发现新物种的高度集中地。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古人曾如此称赞大自然对生物的造化之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让生物多样性保护走上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一直以来,云南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省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保护修复工程,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深入开展绿美云南建设,坚决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绿水青山间,珍稀野生动植物生机勃勃,这背后,是云南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力。
七彩云南,地球家园的璀璨明珠;七彩云南,生物多样性的诺亚方舟。滇金丝猴增至3800多只,绿孔雀等珍稀濒危动物数量实现稳定增长,多种极小种群植物得到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或繁育回归等抢救性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智慧之语,殷殷回响;“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至简大道,指路领航。云南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35万平方公里,约占本省国土面积的29%,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全部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三屏两带”的生物生态安全格局,系统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云南各族人民不断铸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片“向往之地”正展现出越来越多的生物多样性之美。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才能与绿色同行、与自然共赢。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建立,云南的一条条江河、一个个湖泊、一片片森林都有了专属守护者;从绿美城镇、绿美社区、绿美乡村、绿美交通到绿美河湖、绿美校园、绿美园区、绿美景区,人们在绿水青山间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云南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最突出的优势、最靓丽的名片,把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作为加快绿色发展的突破口,加强森林、湿地、草地和生物物种资源可持续利用,着力培育云花、云药、云茶、云果、云菌等生物优势产业,高原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正在云南呈现。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逐绿而行的路上,云南砥砺前行,守好一方水土,永续发展根基。云南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湖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极目彩云南,“绿色”成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底色。无数生动的案例和鲜活的数据,见证着云南坚定不移推动绿美云南建设的铿锵足迹。
云南因绿而美、因特而美、因多样性而美。4700多万云南人民将继续以绿色映底蕴,让“生态美”的色彩铺陈云岭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