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次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20+2”城市案例·合肥
合 肥
(相关资料图)
时时处处找准政府位置,从始至终坚守科创经济
近日,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0:中国城市统一发展经济学》(以下称《报告No.20》)。此次报告与前19次不同:她从中国城市发展的经验案例中,总结和提炼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理论,书写20年“20+2”个城市的经验案例,这“20+2”个典型城市成功经验代表中国的千城万镇,从多个角度解释了中国城市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在城市政府方面,合肥:“时时处处找准政府位置,从始至终坚守科创经济”。以下是《报告No.20》对合肥发展经验的详细介绍: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探索,“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共识。在诸多城市中,合肥以股份制的形式优化政府和市场间的关系,释放最大化的市场和政府合力,促进产业投融资,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合肥是一个一线的小县城,与同期的芜湖、安庆、蚌埠相比,合肥在人口数量、产业发展水平、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均处于落后位置。尽管在1952年后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得到了改观,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础差,仍在省会城市中处于落后地位。2000年,合肥GDP仅为325亿元,位列全国第82位。而在21年后,合肥GDP达到1.14万亿元,位列全国第19位,将若干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甩在身后。
2005年,合肥提出“工业立市”的重大战略决策,始终将发展实体经济放在经济发展的第一位。在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产业发展情况,以股份制的形式精准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实现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同时,合肥始终坚守科创经济,坚持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实体经济类型由轻工制造、重化制造逐渐过渡到智能制造,形成“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的产业发展模式。
合肥在发展过程中,从始至终坚守科创经济,扶持科创产业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合肥市政府便开始酝酿合肥科技工业园(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工作,以更大发挥其科技优势、整合科技研发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思路方面,合肥采用内应外联的发展模式。外来技术引进方面,合肥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带动本地产业水平提升。早在20世纪80年代,合肥便开始尝试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企业,并提出了“大面积、小规模”“小规模与中规模相结合”“少而精”的技术引进策略,80%的大企业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改造,造就美菱、荣事达、芳草等一批国内国际知名品牌,为合肥成为全国家电工业基地奠定了基础。1992年,合肥被确立为对外开放城市,享受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技术引进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大公司、大集团纷纷入驻合肥,如瑞士ABB,日本日立建机和三洋电机,英国联合利华,美国美泰克、可口可乐等。2005年前后,合肥通过“大招商”的产业引进方式,聚焦家用电器行业,先后引进了美的、格力、海尔、TCL等十余家家电企业,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立足本地方面,合肥依托本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力扶持本地科创产业发展。合肥是全国重要科教基地之一,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代表的科研院所、高校资源密集,科研优势明显。合肥充分发挥本地的创新资源优势,实现了“无中生有”和“小题大做”。2001年,刚刚成立的科大讯飞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企入驻合肥高新区。随着以科大讯飞为龙头的人工语音技术的快速发展,合肥高新区形成了人工智能产业集群。2009年,第一家量子技术公司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授成立。随着多年的发展,合肥高新区拥有数十家量子技术企业和量子关联企业,形成量子产业“一条街”。2017年,中科大高新校区正式开工,将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面积最大的校区,布局与高技术及工程学科密切相关的信息、计算机、工程等5个学院及重点科研机构、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0余个院省部级科研平台。
在不同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合肥市以股份制关系的形式,根据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当产业完成需要政府资金支持的“从无到有”的发展阶段后,增加市场化的股权,股权结构中引入相应的社会资本和金融性资本为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形成了“项目引进—国资引导—项目落地—国资退出、社会资本接入—国资支持新项目”的投资闭环。同时,即使在市场股权比例高的产业发展阶段,政府仍保有一定的股权,起到相应的监管和引导作用。对此,合肥打造了总规模超过600亿的“国有基金丛林”,覆盖企业和产业的全生命周期,有效地满足了企业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不同资金需求,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现已跻身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的蔚来汽车,在因现金流短缺陷入生死存亡之际,得到了来自合肥国有资金的注入,重塑市场预期,从而焕发新机。如今,蔚来汽车已扎根合肥,一个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也崭露头角。力晶科技受到经济大环境影响,科研投入资金放缓,生产线几近停滞。合肥国资旗下的芯屏产业投资基金的领投,帮助力晶科技顺利度过“达尔文死海”,快速稳定发展基本盘,帮助产业和企业度过发展困难期。
在合肥市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产业的发展,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逐渐由产业初期的政府主导产业,过渡到产业发展期的互利共生,最后到产业发展中后期的反哺城市。其成功之处,就在于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了不同阶段市场经济主体和政府之间的合作联系,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以引导良性有序的市场化运作。
*陈博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
相关推送:
扫码关注我们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
微信号|CASS-CCC
邮箱|csjzl2009@163.com
官方网站:http://gucp.cssn.cn/